任青:一份份公證書串聯起30年的緣分 |
【我要糾錯】 | 【字體:大 默認 小】【打印】【關閉】 | ||
|
我叫任青,是北京市方圓公證處的一名公證員,1991年8月加入公證行業,到2020年8月,我執業29年了。
在與公證事業攜手前行的日子里,我見證了首都公證人的默默奉獻和我國公證事業的成長,特別是《公證法》頒布施行后,公證事業強勁發展,忠誠履行著預防糾紛,防止訴訟,促進社會和家庭和諧的職責使命。
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,春節剛過,我處就開始了正常的公證接待服務。
一天, 60多歲的李先生來公證處,焦急地找到我,稱自己的妹妹李女士(已入法國籍,其配偶已故、無子女)不久前在法國猝死,他需要去處理妹妹的后事。
因為疫情的原因,法國限制中國公民入境,但由于是法國公民死亡,法國大使館表示,可以給予李先生特別簽證,允許其入境,但需要他提供與妹妹的親屬關系公證。
如何證明李女士與現法國護照上的人為同一人?這也是所有加入外國國籍的華人遇到的共性難題,要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并不容易。
經過深入交談,我發現,已故的李女士與我處有著很深的淵源。
1988年、2005年、2006年、2009年、2014年,李女士分別在我處辦理過出生、夫妻財產協議、繼承配偶遺產、護照翻譯等公證,這些公證文件清晰地反映出李女士從中國公民轉變為法國公民、婚姻狀況、子女狀況等所有內容。
有了這些公證書,前面的問題迎刃而解。
隨后,我們迅速為李先生出具了公證書,他立即持公證書飛往法國,處理了妹妹的后事,并立即回國。
就在幾天后,國際航班斷航了。
自1988年開始,我處先后有五位公證員為李女士提供了公證法律服務,我們之中,有人已經退休,有的即將退休,有的是新生代公證員。三十多年來,我們正是用一份份的公證書,在傳承屬于我們的公證法,傳承我們的公證服務精神......
(責任編輯:陳睿哲) |